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背景
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是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客觀要求。我國農業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時期,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和農業生產優質化、集約化、產業化的發展,要求農產品生產必須由數量型向數量與質量并重型轉變,農業生產管理必須由偏重數量向更加注重質量安全管理轉變。
目前,我國的農產品短缺問題已基本解決,數量上的供求矛盾得到緩解,但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日益凸顯。當前,由于環境對農業生產的污染和農業投入品的使用不當,農產品市場監管不力,致使少數農產品中殘留的有毒有害物質超標,質量安全事件時有發生。民以食為天,農產品質量安全,直接關系著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。全面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刻不容緩,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是保障廣大人民群眾消費安全的迫切需要。
此外,農產品質量安全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,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最基本的要求。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,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制約農民增收,建設農村小康的一個關鍵問題。
農產品質量安全是農業發展的關鍵,做好新階段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,有助于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提高農業整體效益,有助于增加農民收入和社會穩定,有助于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,有助于生態環境的改善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。
因此,立足農業產業化發展特點和需求,以促進農業產業化高效發展和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為核心,圍繞農產品生產經營管理特點和不同發展模式,緊密結合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業務,搭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現代化管理平臺,以企業質量控制和政府安全監管為主線,以信息平臺和安全檔案建設為載體,建立健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機制,規范企業生產經營管理,完善基于產地編碼和溯源條碼的安全溯源機制,建立基于網站、觸摸屏和手機終端的信息溯源查詢通道,實現政府監管、企業自律和消費者監督等多方參與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,創新政府監管模式,提升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質量管控能力,為轄區農業產業化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,全面有力地保障農產品從基地到市場的全程質量跟蹤和可追溯,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可信的農產品,認真貫徹落實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》,推動“綠色、生態、安全、高效”的農業品牌的形成和價值積累。